花園村是中國城市化發展的一個新模式
編者按: 2023中國(東陽·花園)小城市建設助力共同富裕峰會成功召開,領導、專家、學者齊聚全國首個“村域小城市”——花園村,實地參觀調研,發表主旨演講,進行主題對話,不時對花園村成為小城市培育試點以來所取得的成效紛紛點贊,觀點鮮明,內涵豐富,論述精辟。本報根據現場速記實錄整理陸續刊發,以饗讀者。
儼然成為一座頗具規模和實力的新型小城市
花園村是中國城市化發展的一個新模式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
花園的經驗介紹,我認真拜讀過,來到這里又親眼看一看所見所聞,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印象最為深刻的有這么三點。
第一,花園村發展道路是新型城市化的一個新模式。我們國家現在仍然處在城市化快速發展的時期,按照常住人口來算城市化率現在已經達到了65.2%,按戶籍人口算是44.9%,國際上城市化率是按照常住人口來算的,大家都知道在我們國家常住人口和戶籍人口還有所區別,農民工進城還是一條腿在城里,一條腿在城外,所以城市化的程度還有待進一步提升。
上世紀末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斯蒂格利茨就講過21世紀全球經濟發展的兩大引擎,一個是美國的高科技,一個是中國的城市化。現在美國高科技引擎動力在減弱,一方面是因為新一輪的技術革命現在還沒有重大的突破,還處在兩次技術革命相對來說平緩時期。再加上美國利用高科技作為手段,對一些新興經濟體國家特別是對我們脫鉤斷鏈斷供打壓,使得高科技這個引擎應該發揮的作用受到了很大的削弱,但是中國的城市化仍然是非常強勁的引擎。
我們離比較理想的城市化率指標至少還有10%、20%,現在以每年1%多的城市化率在提高,這不僅是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社會發展的強勁動力,也是全球經濟增長的一大引擎。城市按照國際上聯合國的標準,人口2萬以上就是劃分城市的標準。我們國家早一點的標準人口6萬,GDP2億。現在可以說花園村實際上已經具備了一個城市的標準。常住人口6萬多,GDP就更不用說了,大大超過了標準。但是在我們國家這個市和鎮是行政級別,市至少是縣級的。所以說市不是作為一個城市,一個市,我們不應該按行政級別來衡量,應該按照城市自然的發展進程來衡量的。所以說花園村已經遠不是一個小城市,在很多國家這算一個不小的城市了。中國的城市化道路應該怎么走?是不是都要大城市化。現在這幾年有這么一個趨勢,特大城市、中心城市人口在增長,中小城市的人口在減少。都涌到大城市,顯然不是中國城市化的理想模式,應該是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
花園村不同的是在農村這個土地上生長出來的城市,當然哪個城市都是從小農村、小漁村發展起來的,但是花園村不一樣,它在短短的一二十年的時間依靠花園村帶領周圍18個村子的發展,儼然成為一座頗具規模和實力的新型小城市。我覺得,這是中國城市化發展的一個新模式,也是一個成功的范例,這是我說的第一點感受。
第二,花園村發展是鄉村全面振興的好典型。鄉村振興,中央提出來五大振興,這五大振興,我認為產業振興是基礎支撐,人才振興是關鍵,文化振興是根本,生態振興是綠色屏障,組織振興是實現鄉村振興的保證。我覺得花園村的鄉村振興可以說是全面的振興。在這五個方面都有自己成功的經驗和做法,效果也非常好。正是因為花園村把這五大振興整體、系統、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得花園村這些年的發展非常健康、非常成功。大家都有目共睹,我從花園村所得到的這些年各個方面、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和得到的榮譽稱號當中,完全可以看出來花園村走出了一條鄉村全面振興的成功道路。
第三,花園村經驗是中國共同富裕的最優解。共同富裕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明顯的特色,是中國式現代化最本質的特征。大家看現在世界上各種各樣的矛盾很多,國與國之間的矛盾,一個國家內部的矛盾,說到底是在于兩極分化,國家之間也兩極分化,經濟全是各個國家優勢之間的交換,本來這個是可以把蛋糕做大,給全世界各個國家都帶來好處的,但是給各個國家和每個國家不同的群體、不同的階層所帶來的好處是不一樣的。因為經濟社會的發展,大家看經濟全球化很明顯的特征是收益、利潤越來越向資本和技術傾斜。說到這我也看到一個資料,說是60多位專家考察了18處人類活動遺址,發現每一次技術進步、技術變革都使得分配向技術傾斜。過去就是靠瘟疫,重大疫病和戰爭來緩解這個矛盾,勞動力減少了,分配的鐘擺向勞動力傾斜,現在肯定不能靠這個來解決。現在是全球治理的一個重大課題,看看哪個國家誰能把它解決好。所以我們國家非常高度重視這個問題,提出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怎么實現共同富裕,實現什么樣的共同富裕,我覺得從花園村的經驗來看就得出了一個很好的詮釋。這個共同富裕不光是物質上的富裕,而且還有包括精神上的富有。不僅僅是收入的增加,還在于生活質量的提高。共同富裕不僅是讓大家有飯吃,能夠享受到各種各樣的社會保障,還必須讓大家共同參與到社會財富的創建當中。
怎么來調解、怎么來實現共同富裕,花園并不是均富,是有差別的富裕,也不是大家同時富裕,是有前有后的富裕。我在擔任全國政協委員的時候,2017年曾經提過一個提案關于縮小收入差距、實現共同富裕,講了三點。初次分配講效率,能掙多少掙多少,這是掙錢的“掙”,鼓勵大家依靠勞動增加收入。再分配講公平,能征多少征多少,靠征稅來調節。當然這個征稅也要看左鄰右舍別的國家怎么做的,再確定稅種稅率。第三句話三次分配講奉獻,能捐多少捐多少,靠捐款慈善,當然這是跟社會的發展水平和素質提高程度相聯系的。
這是講在三次分配的環節。國外有專家講這個公平不公平可以在生產中、生產后和生產前,政府都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加以調節,生產后剛才講了靠稅收,生產中靠勞動過程當中提高勞動者的最低工資,加強勞動的監查監管,保證勞動者合理合法得到他應該得到的收入。產前很關鍵,這就是要加強教育培訓,提高勞動者的素質,提高參與競爭的能力。
我從花園村經驗當中看到了在共同富裕道路上,這些方面都做得非常好。他們花園村實現了充分就業,大家共同參與制造這個蛋糕,把這個蛋糕做大,也共同地分享勞動發展成果。他們不光是增加大家的收入,還提高大家的生活質量,不僅是增加大家物質財富,還提高大家的精神財富,各種各樣的文娛活動非常活躍。所以我認為花園村的經驗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給我們實現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范例。
當然從農村短時間生長起來的城市,在治理過程當中也有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往往城市發展當中都容易給后面留下遺憾。我想在花園村的建設當中加強統一規劃,一定能夠為今后減少遺憾。希望今后花園村再把新型城市化建設和鄉村全面振興更加有機地結合起來,整體推進。提高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質量,提高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讓花園村、花園經驗這朵鮮花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大花園當中能夠綻放得更加鮮艷奪目!